陳鳳山老師太懂銷售了,他運用的就是‘重復’的力量。就像賣保險,再抵觸保險的客戶,你多見他幾趟,多溝通幾次,說不定就改變主意買買買了。今天新書剛寄到,果斷撕開包裝開讀。第一篇內容就讓我來感覺了。一位患者家屬給醫生寫信,醫生給了她回復,兩人就‘癌癥’這玩意進行了一番探討。相信多數人和這位患者家屬一樣,談‘癌’色變,對于它知之甚少。咱們就來看看患者眼中的癌,和醫生眼中的癌,到底有哪些地方不一樣?;颊呒覍賹懡o醫生:您能告訴我‘癌’究竟是什么嗎?為什么它來得如此無聲無息,一發現就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!父親60歲退休后,我督促他堅持每年體檢,就在半年前還做過全面檢查。今天突然查出胃癌,竟然已發展到腹膜轉移、無法手術的階段。恐懼之外,我更多的是不解:為什么會是父親?他生活規律、飲食清淡均衡,唯有一個抽煙的惡習。即便是抽煙的因素,也應該是肺部出現病變,為什么是胃呢?...我的父母這一代人,生活得如此小心翼翼,微波爐怕輻射,睡覺時手機不能放在臥室,不吃油炸和復合食品,每天散步、勞動,再加上定期體檢,就這樣還會遇上癌?癌癥它究竟是一種意外,還是有前因造成的惡果?如果它是一種無法預防的意外,我想知道,應該如何提前為自己做準備,以降低它帶來的打擊與傷害。如果它的發展是可控可防的,我想知道,應該怎樣生活才能盡可能地遠離癌癥?信的最后,患者家屬還提到:面對‘父親確診癌癥該怎么辦’這道難題,他想馬上行動,卻不知勁往哪使、該做什么。這封信算是為無數的患癌家庭問出靈魂三問:為什么是我?到底是怎么得的?該怎么辦?醫生回信:透過你的文字,我能感受到你焦灼的狀態。中國每年新增450萬癌癥病人,就意味著至少450萬的家庭會面臨和你一樣的問題。你絕對不是一個人,也絕對不是第一個感到恐懼的人。在世界最頂尖的《科學》雜志上曾刊登過一篇文章,它的題目大意叫‘癌癥是一種運氣不好導致的疾病’,也就是說癌癥本身就是bad luck(壞運氣)。人的基因當中存在一些潛在的缺陷,有的人多一些,有的人少一些。...癌,是人體的正常細胞在無數次分裂之后,因為發生了突變而產生的一種可以無限增殖、擺脫身體控制的細胞...吸煙、飲酒等習慣,都有可能加速細胞損傷的進程。但與癌癥最相關的罪魁禍首還是時間。癌癥,本身就是一種與衰老相伴的疾病。基因在復制幾億代之后,終究是要發生錯誤的。你說父輩非常注重養生,這只不過是沒有加速這個過程,但不是逆轉這個過程...所以無論你怎么努力,癌癥它就是一個概率事件。說這些并不是想讓你感到絕望,而是想讓你知道,人終究要面臨生老病死。如果你知道,癌癥是一種大概率會發生的事情,你就不需要花過多的時間陷入到自責當中,非要給父親的疾病尋找一個原因,而是想清楚接下來要怎樣面對它...癌癥是近年來較高發的疾病,這是作為非醫學人員都能看到的事實。據說人的一生發生重疾的概率是72.18%,惡性腫瘤又占了這其中的70%到80%。寫書的王醫生,他給出的數據是1/3。書中也提到美國1/3的人會患一次癌,與空氣和水無關,也無關生存壓力,只是單純的因為他們的平均壽命高。從醫生角度來看,時間造就了一切,包括癌癥。癌癥的發生似乎是必然的,只要是人就有細胞,有細胞就有裂變,裂變的過程就有可能發生突變。雖然他沒明說,但有句話已經證實他的觀點:癌癥是一種大概率會發生的事情。當我們知道明天50%的概率會下雨,多數人會提前備好雨傘;當我們知道買彩票有72%的概率能中獎,肯定會拿出好多錢來買彩票。但是當我們知道未來自己將有非常大的概率罹患癌癥,又有多少人會提前做準備呢?當一件事情有非常大的發生的可能,就不必花過多時間找原因了,想好如何應對才是王道。癌癥其實不可怕,怕的是不能及時發現和沒錢持續醫治。定期體檢,備好保險,保持健康,對未來做好充足規劃和準備的人,才能更好的享受將來美好的時光。還沒規劃保險的,現在應該抓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