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癥患者的并發癥有很多種,癌性發熱是其中比較常見的癥狀之一。癌性發熱的熱程有長有短,特別是熱程長的患者,除了忍受軀體上的痛苦,對心理上的影響也很大,患者會出現焦慮、煩躁等負面情緒,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。那么,癌癥患者發熱都有哪些原因呢?
1、普通感冒:腫瘤患者受到病毒、細菌或者霉菌感染時會引起身體的發熱。本身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比較低下,容易患上一些感染性的疾病,在冬季最常見的就是呼吸道的感染和泌尿系統感染。
2、癌性發熱:惡性腫瘤本身引起的發熱又稱為癌性發熱。其致熱機理包括:惡性腫瘤細胞的浸潤激活白細胞釋放致熱原;因腫瘤生長迅速而缺血缺氧引起自身組織壞死,導致機體發熱;腫瘤侵犯腦部或影響體溫調節中樞引起中樞性發熱;腫瘤細胞自身產生內源性致熱源,部分腫瘤產生異位激素引起機體各種炎性反應。癌性發熱持續時間較長,持續時間可達數周以上,發熱時輕時重,每天至少有一次超過37.8℃,一般不超過38.5℃,發熱前無畏寒癥狀,查的血常規、血沉一般都在正常范圍,對抗生素無效。
還有一種就是患者自覺內熱,體面溫度并不能測到升高,但患者內部火熱,就想吃涼的東西,這種情況大部分是腫瘤體內廣泛侵犯的表現。
3、藥物熱:癌癥患者常常會用到一些特殊的藥物,如博來霉素、干擾素、白介素、唑來膦酸等等,這類藥物常見副作用就有發熱。另外,使用一些血制品,比如輸血,人血白蛋白,丙種球蛋白等也可能出現發熱。一般不用特殊處理,停藥后24小時內熱會自行消退,囑患者多飲水。
4、腫瘤相關的感染引起的發熱:比如肺癌,腫瘤壓迫、堵塞支氣管管道,遠端肺分泌物不能排出,形成阻塞性肺炎;留置的各種管道感染,若是靜脈導管感染,發生菌血癥,多有高熱;若病人長期臥床,褥瘡感染、尿道感染等也會引起發熱。感染性問題使用抗生素應該有一定的效果,但也要具體情況具體處理。
如果是感染性發熱或者藥物熱,就跟腫瘤沒有直接的關系,只要把細菌、病毒消滅或者治療后停藥換藥,發熱自然而然就好了。如果是癌性發熱,上面也說了,當腫瘤細胞生長迅速的時候,很有可能會引發癌性發熱,這個時候的發熱就代表病情進展或轉移。
癌性發熱屬于中醫學“內傷發熱”的范疇,中醫對發熱的辨證一般分為表熱和里熱,癌性發熱多屬里熱證。病因多為氣血虧虛、氣虛陽浮、痰濕內蘊、氣滯血瘀、陰精虧虛、熱毒內蘊等。基本病機是癌毒蘊結,臟腑功能失調,以致血瘀日久生熱;或痰濕蘊而化熱;或氣血虧虛,經氣不利,郁而化熱;或治療失當,陰血虧虛,不能制火,陽氣外越發熱;或因熱盛傷陰發熱;或熱毒內盛發熱。常見辨證類型包括:氣虛發熱;毒熱熾盛型;濕熱內蘊型;肝氣郁滯型;陰虛發熱型。如果是晚期腫瘤有明顯實質性腫塊壓迫以及骨轉移,發熱的話,并多伴惡液質狀態,多為中醫毒瘀互結型發熱,治療當偏重解毒化瘀,輔以益氣養血。總之,對于癌性發熱,一定要見病知源,抓住疾病本質,靈活處理,方可收到良好效果。
同時,在患者發熱的時候,要保證其充分休息,這樣才能使得患者的體力得到保證和恢復。另外發熱會引發一定的口腔感染,所以要做好護理措施和保證患者的個人衛生。護理方面,患者的衣服應該保持干燥,床上的用品也要及時更換清洗,以免患者出汗而加重病情。飲食方面,患者在發熱的階段適宜吃一些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,注意保證蛋白質和維生素的充足攝入。同時,還要做好水分的及時補充。
發熱對于癌癥患者來說,并不是一場簡單的免疫系統與病菌的對抗,更不能惶惶不可終日。治療發熱只有根據腫瘤患者體質的強弱,腫瘤的病理狀況,發熱熱型等辨證分型論治,才能取到較好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