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數癌癥在早期的癥狀都不明顯,晚期才出現明顯癥狀,這就造成了臨床上發現的癌癥患者大多都是晚期。癌癥晚期怎么辦?這是癌癥患者及家屬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,也是一個很殘酷的話題。
癌癥晚期分為局部晚期和轉移性晚期。局部晚期是指腫瘤局部體積大,侵犯范圍廣或者伴有多發的區域淋巴結轉移。局部晚期意味著治療難度大,絕大部分時候失去手術機會。但是,部分病人通過術前放化療、中醫藥治療或者免疫治療使腫瘤縮小,可以再次獲得手術機會。還有一些惡性腫瘤以放化療為主,即便是局部晚期,只是臨床治愈率降低,但是通過綜合治療,還是有臨床治愈的機會。
轉移性晚期是指癌細胞從原發部位轉移到遠處其他器官,比較常見的轉移部位有肺、肝臟、骨骼、腦等。絕大部分時候,醫生所說的晚期就是指的轉移性晚期。這種情況,除了極少數寡轉移的病人,絕大部分病人都失去臨床治愈的機會,但是通過治療,還是有很多晚期的癌癥病人獲得了長時間高質量的生存。
晚期癌癥患者可以采用的治療方法也有很多,其中包括手術。對于癌癥晚期患者而言,最為常見的一種治療方法就是借助外科手術進行治療。但是因為這種方法是創傷性的,因此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傷害,而且在治療之后還需要一段時間恢復。因此想要采取手術的治療方法,首先要求患者的身體素質比較高,需要在治療之前進行全面的評估,否則容易使病情惡化。
還有放化療。放療也就是借助物理放射線途徑采用的一種治療方法,可以將被癌細胞侵襲的器官殺死。不過這種方法也有一定的不足,因為射線在殺死癌細胞的時候也會傷害到周圍正常的器官。因此采用這種方法之后患者一般都會覺得非常虛弱,現在并不直接單純采用這種方法,而是會結合其他方法一起使用。對于化療呢,則要看身體情況能不能化療。這里說的身體情況,包括看得見的體能狀況,比如自理能力,每天的臥床時間、飲食睡眠情況等,也包括客觀的檢查指標,比如肝功能,腎功能,心臟功能等,還包括是否合并某些可能影響化療進行的其他合并疾病,比如未控制的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臟病等。有時候,盡管病情需要化療,但身體情況不允許化療,這種情況下不能化療,至少要特別慎重。
不同的癌種,在早期、中期和晚期的治療效果都不一樣。有的種類比較常見,醫療水平比較成熟,即使已經到了晚期,長期帶瘤生存的希望也還是很大的。
不管早期還是晚期,癌癥患者都不要放棄活下去的希望。只要人還在,希望就還在,即使被確診了癌癥,也不要自暴自棄,應該積極配合治療,同時自己也要掌握癌癥護理常識,提高機體免疫力,與癌細胞對抗到底。
基于癌癥發展過程,在癌癥的診斷中、治療前,要做仔細的檢查,接受規范化治療,才能對病情更好地控制,而不是“談癌色變”,“病急亂投醫”。癌癥在明確診斷后,常首選手術或放化療等西醫治療手段,在規范化治療后,西醫一般建議患者定期復查,但這段時間往往缺乏確切有效的抗復發轉移的治療手段或藥物,但這段時間恰恰是預防癌細胞擴散比較好的時間段。癌癥的擴散是在殘余毒邪存在的基礎上,正氣進一步虧虛,正不抑邪,毒邪、淤血、痰濁相互膠結,加之患者對身患癌癥的恐懼悲觀情緒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。在治療上,具體分析患者的不同情況,分辨病期早晚、病理類型,詳辨虛實緩急,將扶正固本、祛邪攻毒、化痰散瘀、疏肝解郁等方法有機結合起來,從而制定出恰當的治療措施,殺滅癌細胞,改變癌細胞生存和發展的土壤,預防腫瘤擴散。
同時,中醫非常注重機體的免疫調節功能,在中醫辨證分型論治惡性腫瘤中,扶正固本法尤其得到重視,中醫扶正固本在抗癌擴散過程中,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,最大限度調動機體的抗癌能力。手術、放化療等常用有效治療手段在消滅和控制惡性腫瘤的同時,對病人機體免疫功能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,使得遠期治療效果并不理想。有臨床觀察證實,免疫功能和防御能力的低下,還可能導致惡性腫瘤的復發轉移。中醫通過益氣養陰、扶正固本,能改善各臟器功能,調節機體平衡狀態而提高免疫力,正所謂“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”。通過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,調動患者自身的抗瘤能力,從而阻止癌細胞擴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