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癌癥的治療中,多數患者都繞不開化療這種治療方式。化療之所以應用廣泛,必然有它的可取之處,比如當腫瘤患者身體允許的時候,化療配合其他的治療可以有效的清除癌細胞,特別是像一些消化道腫瘤,還有女性的乳腺腫瘤等,如果身體條件允許,在初期配合手術治療,效果還是比較不錯的。但化療的副作用也是比較明顯的,一些患者也采用中醫藥的方式,來緩解化療的副作用。但在平時與患者接觸的過程中,有這樣一些患者,認為化療不能與中醫藥同時使用?事實真的是這樣嗎?
化療對某一些癌癥作用是比較大的,如常見的淋巴瘤、血液病和一些生殖系統腫瘤。化療對于一些化療高敏感性的癌癥,化療手段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。比如在治療絨癌、小細胞肺癌等實體腫瘤上,化療效率可達到80%以上。但是在它明顯的效果下,還有著明顯的副作用,這一點是所有人都清楚的。化療引起的常見毒副反應包括骨髓抑制、惡心嘔吐、腹瀉、便秘、手足麻木、肝腎功能損害等等。具體來說,伴隨化療而至的經常有以下幾種情況:1.身體衰弱:出現無力、精神萎靡、出虛汗、嗜睡。2.免疫功能下降:化療藥物可損害患者的免疫系統。3.骨髓抑制:表現為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,甚者紅細胞、血色素下降等。4.消化障礙:食欲下降、飲食量減少、惡心、嘔吐、腹脹、腹痛、腹瀉或便秘等。5.炎癥反應:發熱、頭暈、頭痛、口干、口舌生瘡等。6.心臟毒性:患者出現心慌、心悸、胸悶、心前區不適、氣短等癥狀,甚至出現心力衰竭。7.腎臟毒性:有些化療藥大劑量可引起腎功能損害而出現腰痛、腎區不適。
對于一些人來說,副作用會在治療結束后慢慢消失,但有些人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副作用才會完全消失,有些人的副作用可能根本不會消失。如化療會對心臟、肺臟、腎或生殖器官會造成長期損害。某些類型的化療有時會引起延遲的效果,例如多年后可能出現的第二種癌癥。
化療的同時,應用中醫藥減輕副作用,這是多年來被實踐所證實的。中醫藥與化療之間是沒有沖突的,中藥治療應貫穿化療的全過程。在化療前,服用中藥,可以有效善患者術后虛弱的體質,創造符合化療的條件。在化療過程中,可對化療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,緩解化療的副作用。化療的毒副作用常常使腫瘤患者無法承受連續的治療,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設置間歇期,以待機體恢復。目前,西醫在兩次化療間歇期,多半只是等待白細胞和肝功能等的恢復,或者用些升白劑,使這一期間成為治療的空白期。
其實,這一期間的治療十分重要。因為化療期間整體免疫功能下降是無法避免的結果,化療次數越多,藥量越大,毒性(或損傷)就越大,免疫功能和整個機體狀態也就越降越低,就越不能調控癌細胞的增殖,從而難以阻止轉移復發。在放化療間歇期,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,采用中藥來調理,抓住抑制腫瘤、增強免疫和消除放化療所引起的毒副反應三大環節。不僅可以確保化療的順利進行,而且可大大降低轉腫瘤移復發的可能性。同時,在化療結束后,服用中藥可以繼續從整體上改善患者的體質,增強免疫力,達到預防復發和轉移的目的。
另外,值得大家注意的是,癌癥晚期患者出現以下三種情況,則不要再化療了。第一,腫瘤全身廣泛轉移,營養狀態極差,惡病質的患者,這個時候對患者使用化療,是不明智的。第二,肝功能衰竭的腫瘤患者,同樣不能使用化療,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解毒中心,一個腫瘤患者,只有肝功能正常,才能耐受化療藥物的損害,已經肝功能衰竭,再進行化療,會導致病情的進一步惡化。第三,骨髓受到嚴重抑制的患者,化療會導致骨髓抑制,在下一次化療之前,如果骨髓抑制無法恢復,那么化療也不能再繼續,因為嚴重的骨髓抑制,會導致白細胞,血小板下降,前者下降導致嚴重的感染,后者下降則可能有出血傾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