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平時接觸的癌癥患者中,很多患者都是通過手術治療,將癌癥病灶切除,但是經常會發生這種情況,經過一段時間之后,癌細胞又卷土重來,又出現了癌癥復發。一些患者也有疑問,怎么才能知道手術切干凈沒有?
首先呢,要將腫塊完整切除。癌癥腫塊必須完整的整塊切除,而絕對不能一小塊一小塊的切,整塊切除就像拔一棵樹一樣,把所有樹根找到之后,從底部完整的將樹和樹根一鍋端。
其次,要將必須清掃的淋巴結清掃干凈。一個規范的腫瘤根治性手術,必須要進行區域淋巴結清掃,比如肺癌根治性手術,切除的淋巴結一般至少應為6組,其中肺內3組、縱膈淋巴結3組(包括隆突下淋巴結),而且要求切除的最高組淋巴結無轉移。
第三呢,要保證切緣陰性并有足夠距離的切緣。規范的腫瘤切除必須要求切緣陰性,也就是切緣的組織病理檢驗后無癌細胞存在,而且陰性切緣與癌組織間要有5公分的距離。其實有些腫瘤較大,或者與重要器官組織非常接近,難以做到5公分的切緣,另外有一些早期癌癥無需達到此標準。手術醫生術中會將腫瘤進行染色可以大概判斷腫瘤的邊緣。之所以要有足夠的切緣,是因為癌癥的生長就像螃蟹,會伸出很多觸角,如果腫瘤近切緣,難以保證局部腫瘤完全切除,而近切緣是癌癥易復發的原因。
那么,手術可以把癌癥病灶切除,為什么還會復發?得了癌癥,表面上來說,癌癥只是局部生長,而早期癌癥腫塊不大,理論來說,只要把腫塊切掉,癌癥也就就解決了,更不會存在后續轉移復發的問題。但實際做手術時,醫生就算借助“腔鏡”看得更近更清楚,但也看不到黏膜或者皮膚之下的部位,看不到隱藏的這座冰山有多大。因此,再高超的手術也是相對的,即使是早期癌癥,也有復發的風險。
拿乳腺癌來說,為什么切除了乳房,乳腺癌還是會復發?癌癥是復雜的,表面上你看一個癌癥它只是在局部生長,比如,早期乳腺癌,腫塊并不大,只生長在乳房部位,按理來說,你只要把這個乳房切掉,癌癥當然也就清除掉了,怎么可能再復發?可事實上,即便是再早的乳腺癌,也可能復發。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癌癥的生物學特性,癌癥天生具有侵襲性,擴散轉移的特性,并不因為是早期,癌細胞就沒有這個特性,所以,那些看起來是早期的癌癥,可能已經存在潛伏的轉移,已經在血液或淋巴中有癌細胞,只是無法檢測到罷了,這就像是你砍掉了一棵樹,它可能已經有種子飄落到遠處,將來的某一天,它可能再次發芽,從而又長成一棵樹。癌癥也是如此,你切掉了可見的癌癥病灶,并不等于一定徹底滅掉了所有的癌細胞,我們切掉的只是可見的,肉眼可見,影像檢查可見(CT、磁共振檢查等),但還有肉眼和影像檢查不可見的癌細胞已經在某個地方潛伏,將來某一天,有了機會,它可能抬頭,當然,也只是可能。所以,多數情況下,我們還要借助于其他治療手段,比如放療、化療、中醫藥治療等,采取綜合治療,也就是從各個方向,各個角度,盡可能全方位阻擊癌細胞,防止復發轉移。不只是乳腺癌,其他癌癥也是如此。
正因為癌癥易復發轉移的特性,很多病人最擔心的問題就是會不會復發,轉移幾率有多大。大家最想知道的是有沒有防患于未然的辦法,有沒有辦法證明術后體內已經沒有癌細胞存在。很遺憾的說,科學發展到今天,雖然技術不斷更新,但并沒有好的辦法來檢測體內到底有沒有癌細胞殘留,沒有任何一種辦法能證明體內絕對沒有癌細胞存在。所以,沒有任何一個醫生能夠擔保手術后癌癥病人絕對不會復發或轉移。人體結構極其復雜,而癌細胞只是變異的正常細胞,在體內非常善于偽裝。目前的檢查手段無法精確的判斷體內已經完全沒有癌瘤細胞。所以,按照癌癥治療指南和規范,對于分期略晚的癌癥病人,術后需要進行輔助的放化療或者中醫藥治療。
中醫上認為,癌癥患者盡管經手術、放化療等治療,但仍然存在殘余毒邪,正氣會進一步虧虛,正不抑邪,毒邪、淤血、痰濁相互膠結,加之患者對身患癌癥的恐懼悲觀因素影響,容易致癌癥轉移。中醫將扶正固本、化痰散瘀、疏肝解郁諸法有機結合起來,而不是簡單的累加,可更為有效地控制癌癥的轉移。具體分析每一位病人的不同情況,分辨病期早晚、病理類型、詳辨虛實緩急,掌握好扶正與祛邪,治本與治標等,為每位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療措施。積極配合使用中醫藥進行防治,能有效降低癌癥的復發率和轉移率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,延長患者的生存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