肩痛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關節疼痛之一,關節門診與運動醫學門診因為肩痛來就診的患者超過1/3.有大部分的患者甚至一些醫生認為:只要肩痛就一定是肩周炎。然而事實是,一些癌癥在早期的時候也會誘發身體一些部位的疼痛,但在臨床上卻沒有被很多骨科醫生所重視,所以說我們就應該要做好一個預防,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國際腫瘤醫療中心潘靜教授表示:身體這幾個“部位”出現疼痛,可能“癌細胞”在活躍,盡量別大意
這幾個部位出現疼痛,要警惕癌細胞!
1. 夜間關節骨痛
人體骨頭是間葉組織來源的組織器官,因此,骨頭上的腫瘤常常稱為骨腫瘤。骨腫瘤中以骨肉瘤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,好發于10-30歲的青少年、青年群體,發作時膝關節周圍疼痛明顯,尤其在夜間,疼痛加劇。
由于這個時間,也是兒童好動,生長發育的時期。而早期的骨肉瘤可能沒有明顯癥狀,孩子多表達為膝蓋周圍酸軟,家長可能誤以為是孩子“調皮”或“長高”所致,沒有及時去進行相關檢查。
因此,家長們要注意:運動損傷導致的疼痛,可以通過休息有所緩解;而生長性疼痛多表現為復發痛(疼痛緩解一定時間后再次出現疼痛)、疼痛部位不固定(髖膝關節同時疼痛)。“骨癌”的疼痛通常是部位固定、持續性疼痛、漸進性加重,特別是夜間疼痛表現更明顯,通過休息是不能緩解的。
2.胸部疼痛
當我們的肺部被癌細胞侵入之后,那么氣的交換就會變得非常的弱,從而導致吸入的粉塵和顆粒不能夠很好地代謝出來,也就會是我們的身體出現咳嗽的情況了,還會有胸悶胸痛的一些現象發生,如果是非常嚴重的話,就會出現咳血的情況,所以說在生活中大家最好是不要忽視了。
3. 肝區隱痛
肝區痛通常指的是右側肋部的疼痛。首先會考慮是肝炎引起。但肝膽系統疾病及鄰近組織器官的病變也可能造成肝區隱痛。
肝區隱痛也可能是肝癌造成的,由于腫瘤生長壓迫引起肝區疼痛,一般都發生在夜間,表現為間歇性或持續性鈍痛,也會出現刺痛。當然肝區附近器官若是癌變,如膽囊癌、胰腺癌等都有可能引起肝區隱痛。
做對檢查,癌癥早發現
與其他疾病癥狀類似,或癥狀不明顯是早期癌癥不容易被發現的一些原因,為了預防癌癥,一起來看看5種常見的癌癥,分別應該做哪些體檢可以有助于早發現,早治療。
肺癌:年齡超過40歲;吸煙指數≥400(吸煙指數=每天吸煙支數*吸煙年數);戒煙時間<15年;有慢阻肺、彌漫性肺纖維化;有肺癌家族史等皆屬于肺癌高危人群,建議每年進行一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。
胃癌:X光片檢測肺癌,由于分辨率低,檢出率比較低。如果胸部X光片檢查診斷是肺癌,臨床常常就已經到晚期了。可以說,用X光片查肺癌,完全是在假裝防癌。
因此用高清CT檢測肺癌,分辨率高,肺癌腫瘤在1厘米,甚至0.8厘米時即可被查出。建議50歲以后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,體檢中把X光片換成CT。
肝癌:男性40歲以上,女性45歲以上;長期酗酒;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;肝硬化、重度脂肪肝;有肝癌家族史都屬于肝癌高危人群。而肝癌的篩查,可以通過肝臟彩超加上甲胎蛋白(AFP)檢查,兩者合一就能夠發現很多早期肝癌。
結直腸癌:40歲以上;有腸息肉、炎癥性腸病;有結直腸癌家族史都屬于結直腸癌高危人群。腸癌如果在極早期能夠得到發現并有效治療,5年生存率能夠達到100%。早期識別腸癌,最主要是靠腸鏡的檢查。
乳腺癌:對于乳腺癌的早期篩查,首先建議通過乳腺鉬靶照片來判斷。相對于乳腺CT,核磁檢查效果明顯更好。根據指南,鉬靶推薦40周歲以上女性每年檢查供篩查目的,有家族史(一級親屬)乳腺癌病史者,建議從35周歲開始篩查,還應結合乳腺B超及乳房體檢,把風險降到最低。
后背痛、肩膀酸、膝蓋脹痛 …… 這些小毛病由于較為常見,經常會被大家忽略。由于對小問題的“不上心”,往往忽略了其背后可能隱藏大毛病,預防癌癥不能掉以輕心,也不要覺得每年檢查一次“太麻煩”,細心一點,是對自己身體的負責,也是對自己壽命的保障。